2)第1403章 寻找北元皇帝墓_极品捡漏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趴了,远离中原,逃窜至北方负隅顽抗,是为北元。

  北元这伙人,除了在木土堡捡了一大堆人头,又顺道俘虏了一个混账狗皇帝朱祁镇外,就只有一个‘达延中兴’的鼎盛时期能拿得出手了。

  其余时间,北元基本上不是在挨揍、就是在乱弹琴、窝里斗。

  短暂的达延中兴、攻克几个部落后,北元又开始窝里斗了。

  1517年,也就是明正德十二年,中兴的达延汗逝世,其长子也早死了,按理来说,大汗之位应由达延汗的长孙,博迪继承。

  但博迪的叔叔,巴尔斯博罗特,借口博迪年幼,自立为大汗。

  两年以后,博迪在大臣的支持下逼宫,迫使巴尔斯博罗特让出汗位,登上了大汗的宝座。

  博迪是正德年间的,朱显槐是嘉靖年间的,正德是嘉靖前一任皇帝。所以说,北元帐内,博迪家那点破事,朱显槐只要有心打听,是完全能够知道的。

  正是这件事,引起了朱显槐的怀疑。

  不知为何,朱显槐怀疑,博迪是拿到了传国玉玺,才使得大臣支持他的。

  证据呢?没有。

  不然怎么能叫‘怀疑’呢?

  尽管史料记载,传国玉玺于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后,就消失不见了。

  但明朝时期,又流行一种说法,即传国玉玺在北方,在元朝人手里。

  因此朱元璋创建大明后,大军屡次杀入漠北,就是为了找传国玉玺。

  朱显槐这种猜测虽然没什么证据,但好歹算是一条思路。

  有线索总比没线索强吧?不试试怎么知道传国玉玺不在这里?

  博迪死后,北元那边就一点疑似传国玉玺的动静都没有了。

  于是朱显槐怀疑,博迪那老小子,把传国玉玺带进墓里了。

  没错,朱显槐《少鹤诗集》中记载的地方,就是疑似博迪的墓。

  可是这就又涉及到了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甭管元朝还是北元,所有皇帝或大汗的墓,从未出土过。

  第一个原因:元朝皇帝的安葬是极为秘密的,不会留下墓碑等标志。

  为了保守秘密,不让人知道大汗或皇帝的确切葬地,他们甚至会在前往墓地的当天,将路上遇到的所有行人,全部屠戮灭口。

  到了墓地,挖坑埋棺,剩土运至别处。

  葬毕,再用大量的马匹在墓地上面践踏使地面平整,等到草长出来后才解除严令,则墓地与一般的草坡一样了,再也找不到坟墓的踪迹所在。

  若干年后,参加送葬的人一死,便再也无人知道葬地的确切位置了。

  第二个原因:游牧民族没有肉身崇拜的传统,认为人死就应回归大自然。

  因此,元朝皇帝大多选择葬在人烟稀少的大草原上,增加了其被发现的难度。不像唐、明、清等朝代,大张旗鼓,生怕盗墓贼找不到他们的陵寝一样。

  第三个原因:元朝皇帝的棺椁下葬之后,会对其地面进行铺平处理。如果后人想要祭拜的话,会在这里,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一只小骆驼。

  经过一段时间后,墓地上会继续覆盖一层密集的草丛。而后人在祭拜时,会牵着母骆驼来寻找小骆驼,从而找到目的地。

  伴随着母骆驼的死亡,前任皇帝的墓葬所在地自然也就找不到了。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