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23章 豫州鼎之谜_极品捡漏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标准装备,因此‘干戈’一词就成为战争的别称,或各种兵器的统称。

  不过,随着铁器时代的开启和达到全盛,‘戈’这种旧时代的兵器,因为太笨重,以及‘戈头’容易脱落等缘由,逐渐被淘汰。

  西汉后,‘戈’这种古兵器基本只能作为皇家仪仗队的‘礼器’使用了。

  在大禹所处的时代,是有‘戈’这种兵器存在的,只是尚未普及到每一个士兵手中罢了。

  华夏的‘青铜时代’基本囊括了夏、商、周三朝。

  大禹是夏朝的创立者,可想而知,在大禹时代,青铜时代也才刚刚萌芽。

  大禹所处的时代,应该是‘铜石并用’的时代。铜器少,石器多。

  因此,在大禹时代,由‘石戈’转变而来的‘铜戈’,甚至还能算作是一种‘新式武器’。

  问题来了。

  鼎的外面才是给人看的,鼎的里面没人能看得到,除非爬进去。

  而九鼎宝器自打铸成以来,便是神器,谁敢爬进去?

  大禹为什么要在没人能看见的豫州鼎内部,刻下一个‘戈’字呢?

  他什么意思?

  他是想让人知道,还是不想让人知道?

  真相似乎扑朔迷离。

  然而,只要把另一件事结合起来,共同看待,真相便逐渐明朗了。

  豫州鼎为什么这么轻?

  铸鼎的奉金呢?铸鼎的青铜呢?

  被贪污了?有臣子吃了回扣?

  开玩笑,谁敢吃大禹的回扣?

  铸造九鼎的时候,大禹已经不再年轻,有着无比辉煌的一生。治理洪水、诛杀相柳、铸五帝台、统兵作战未尝一败、全灭三苗、占据长江……

  之后大禹还创立了夏朝,把一切都安置得妥妥当当,说明他脑子没糊涂。

  那就更不可能有人敢吃大禹的回扣了!

  更何况,你吃别的鼎回扣,尚有可能。

  这特么可是豫州鼎!代表中原的!

  谁敢吃豫州鼎的回扣,这不是拿大耳刮子打大禹的脸吗?活腻歪了?

  豫州鼎的重量轻,和臣子无关,必然是大禹授意的。

  大禹为什么要授意这样做?

  意义最重大的豫州鼎都不配得到他的重视吗?

  大禹到底拿铸豫州鼎‘偷工减料’的那些青铜,干什么了?

  答案,就写在豫州鼎内部。

  即陈宇亮出来的这半个象形文字:戈。

  大禹,拿‘偷工减料’的青铜,去打造兵器了。

  铜戈,在大禹时代,是一种先进的新式武器,还很少见。

  相比起石戈,手持铜戈作战行动更为轻便,可以长途奔袭,急行军突击。

  大禹是那个时代最顶尖的军事家,甚至他的军事头脑超出了时代。

  他认为,若能给部队集体更换上铜戈,其战略意义无比巨大。

  可碍于时代原因,这个时代生产力落后,烧制青铜器的水平谈不上多高,铸九鼎,已经是倾尽九州之力的大手笔了。

  再给部队集体更换铜戈,又是一记大手笔,九州根本吃不消。

  再说了,想给部队集体更换铜戈,又上哪儿找那么多青铜去?

  以那个时代生产力,凑出这么多奉金,即青铜,铸造出有镇族、传世意义的九鼎,已经是极限了。

  再挤,真一滴都挤不出来了。

  九鼎不光是礼器,鼎身所承载的初代《山海经》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对九州先民的生产与发展有重要推动意义,铸造九鼎的工程,万万不能中止。

  可大禹真的太想铸造铜戈了。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