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明争_带着农场下凡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己和宝钗早已定亲,太上皇此刻跳出来指婚,难免有多此一举,故意拉拢臣民的嫌疑。

  但京畿之外的乡绅和读书人,可不知道这些,他们只会认定这是太上皇的恩旨。

  随后这道圣旨上有一大半都在说贾代华、贾代善的功劳,还顺口提里贾代善当年作为太上皇的陪读的事。

  然后话锋再转,说深感贾家对皇家的忠心,既然迎春的婚事因为阴差阳错而出现变故,那干脆一并赐婚。

  二女同嫁一夫,嫁的还是千古仅有的六元及第。

  这一手等于告诉全天下,读书不仅能得功名利禄,还能得美娇娘。

  而且还是一次得两个。

  天下读书人绝对一边嫉妒和大骂石仲魁的同时,士林也会一边说太上皇此举不妥,甚至荒唐。

  但嘴上说不要,心里那肯定是人人羡慕,恨不得取石仲魁而代之。

  这就叫收人心。

  最后圣旨里还让自己主持京畿稻田开发,兼任运河等水系的梳理工作。

  一下子就拉拢了京畿所有家中有水田的勋贵,还有三四成的乡绅、官员。

  皇帝要是反对,石仲魁相信此刻必然有太监准备好了,第一时间传出流言,说皇帝这是反对稻田开发和梳理运河。

  让皇帝直接站在了勋贵、乡绅和一部分官员的对立面上。

  甚至太上皇巴不得皇帝反对。

  “状元公,接旨吧。”

  石仲魁在心里大骂一句,接你个死太监。

  自己本来就要娶宝钗和迎春,根本用不着这一出。

  同时石仲魁心里也明白,自己在太上皇眼里只是个棋子,还根本不在乎自己怎么想。

  而且这旨意必然是回应皇帝立于同甫为探花郎的事。

  也就是说,新老皇帝的争斗,很可能会明面化。

  一旦争斗明面化,皇帝是要吃大亏的。

  太上皇可以用孝道压着皇帝,反正在他心里看来,自己也就十几年、二十年可活。

  只要在死之前保住权利,皇帝废了,不还是有孙子嘛。

  而皇帝也因为孝道而不能事事都要争一争,一旦退了一步,那就是步步退。

  理智告诉石仲魁接旨,可双手想抬起来,却良久都不愿抬。

  想了想后,“太上皇容禀,小臣虽然是今科状元,但朝廷官员任命、升迁自有规矩。

  不经过台鉴、内阁署理,小臣一个还没入朝为官的进士,如何能接下钦命?”

  这话一出,在场的大臣们顿时连连点头,看石仲魁的目光也柔和了很多。

  文官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心里其实是想限制皇权的。

  所以很大一份文官最讨厌的官员,排第一的肯定是媚臣。

  第二就是钦命官。

  也就是皇帝没走程序,直接任命的官员。

  朝廷里绝大部分文官都是从千军万马中,一路杀到殿试。

  这中间有多少艰辛和苦难,石仲魁虽然体会不到,但也能想象的到。

  既然大家都是走独木桥,拼杀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