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6章 杀鸡儆猴_带着农场下凡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也明白,只用重压,是完不成任务的。

  毕竟自己不可能,也不敢问罪一整个屯田营,几千、上万号人。

  “本官上任之前,向陛下要了5万两银子,又从户部度支司要来了一万但粮食。”

  除了薛金平,其他人听到这话,脸色一动。

  这是以利驱人了?

  但在钱粮面前,又没几个人能拒绝。

  薛金平却没心思关心银子,拱手道,“大人,虽说宛平和大兴屯田营都是1万五千兵丁,但宛平的稻田有9千亩,大兴则只有7千亩。

  而且稻田需要播种,麦田抢收的准备也耽误不得。

  这要是累坏了兵丁,难免会误了麦收。

  下官不敢求大人宽限时间,但求大人多给与点钱粮。

  也好发动些屯田兵丁家的亲属下田。”

  还能这样?

  宛平这边的文武眼睛一亮,只要有钱粮,别说1万五的兵丁了,这些兵丁的家中有的是愿意来混个饱食的亲眷。

  随后宛平众人看薛金平的目光就柔和了不少。

  此时大家心里最关心的,除了银子外,也就剩下安稳度过这次的差事了。

  “大人”,大兴都司阎桂祥忙拱手道,“虽说我大兴确实少了2千亩稻田需要打理,可大兴的水系可没房山多,我等需要耗费更多气力修整沟渠。

  再说,修沟渠的同时,也能惠及大兴众多乡绅。

  等于变相增加了京畿两县稻田养鱼的收获。”

  薛金平这边的官员听完,诧异的看着阎桂祥。

  这家伙如此一说,钦差大人肯定高兴。

  乡绅、勋贵的农田增产,不仅也是钦差的功劳,还能获得这些乡绅们的感激。

  所谓乡绅,是由科举及第却未出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

  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有影响的人物组成。

  虽不是官,但影响力却遍及朝堂。

  除了亲朋、同窗之情外,朝廷想稳住城市之外的社会,靠的还是乡绅。

  而京畿之地因为是皇城脚下,乡绅中辞官归家的官员比例更大,而且勋贵也多。

  这些人得了好处,至少不会跳出来捣乱。

  薛金平还想说些什么,石仲魁却打断道,“整理稻田,挖出鱼渠是死命令,没讨价还价的余地。

  3万兵丁,每日1斤口粮,一斤当奖励带回家。

  待到稻秧种下,鱼苗放养进稻田,本官自然另有奖赏。”

  众人听到居然没自己等人的好处,表情就有些不好了。

  石仲魁冷笑一声,“糊涂,那五万两银子是用来开荒的,这里面的好处,不用本官再说了吧?”

  开荒最难的是什么?

  当然是如何把水引来,只要有水,盐碱地都能冲刷成农田。

  所以开荒之后,屯田营只开发一部分,剩下的不动。

  自然有人会让家奴、雇工们去烧荒、整理土地。

  而且这办法还不会被人抓到小辫子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