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撒母耳记下_  圣经新约手抄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中心思想是:选民能否在应许之地生存,视乎他们是否忠於神与他们所立的约:整个朝代甚至国家的兴亡,也完全在乎他们是否遵守神的律法(参申28章)。这个论点影响了作者处理历史资料的手法:他没有详尽无遗地将所搜集的资料一一记下,而是经过小心的选择,按著各事件的神学意义和教训加以整理。由於作者纯粹从神学角度看以色列的历史,在撒母耳记、列王纪中,有关人物、朝代或君王事迹所占的篇幅,并不是按其政治地位、成就或贡献而定。例如:以利统治长达四十

  年,但他的治绩却从未被提及。扫罗作王亦有四十年,除早期对外战争外,书中亦鲜有记述他其余的事迹。北国最英勇的君王是暗利(见王上16:15-26注),但作者仅以六节经文轻描淡写地提及他的统治(王上16:23-28);另一方面,功绩远不及暗利的亚哈王,在巴力先知与以利亚的针锋相对下,反而占了六章篇幅。作者对各君王的评价,也完全视乎他们是否作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有关这方面。作者特别强调耶路撒冷的圣殿是唯一合法的献祭地方(见申12:5-14)。南国的君王每每因为没有停止在邱坛献祭(见王上3:2注),而遭受指摘(只有希西家和约西亚王例外);所有北国的君王则因耶罗波安在伯特利和但所建的邱坛,犯了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见王上12:26-32)

  本书的另一特点,是指出先知在以色列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不但详述先知的嘉言懿行(单是以利亚和以利沙的事迹便占了列王纪上下篇幅的三分之一),并且不断提醒读者,以色列的王国是由先知建立、辅助和监督的。以色列的兴亡、以及历史中各样大小的事迹,正应验了神藉各先知所说的预言。

  3文学特色:作者喜用一套套故事的形式来刻划以色列民族史上的英雄人物,例如撒母耳记可顺序清楚地划分为撒母耳、扫罗和大卫的事迹。在这些英雄事迹中,作者常常用比对的方式表明不同人物对约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他们前途的兴衰。例如,撒上1-3章中以利的儿子代表当日法定宗教的领袖,而童子撒母耳则代表神所拣选的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渐渐地,以利的儿子因失职而遭撇弃,但撒母耳却受神的抬举,成为所重用的先知。

  本书大纲

  Ⅰ大卫在希伯仑作犹大王(1:-4:12)

  1大卫为扫罗王及约拿单举哀(1:1-27)

  2大卫与伊施波设两个王朝(2:1-3:1)

  3伊施波设王朝败落(3:2-39)

  4伊施波设王朝亡(4:1-12)

  Ⅱ大卫作以色列的王,国家昌盛(5:1-9:13)

  1统一全国及克制外敌(5:1-25)

  2抬约柜进京(6:1-23)

  3神应许大卫国位永存(7:1-29)

  4大卫的文治武功(8:1-18)

  5大卫宽待米非波设(9:1-13)

  Ⅲ大卫干罪及其牵连(10:1-20:26)

  1大卫犯罪的详情(13:1-39)

  2暗嫩乱伦与被杀(13:1-39)

  3押沙龙获赦回国(14:1-33)

  4押沙龙叛变(15:1-18:33)

  5大卫返京与示巴背叛(19:1-20:26)

  Ⅳ大卫当政期间事的附录(21:1-24:25)

  1基遍人与三年饥荒(21:1-14)

  2大卫与非利士人交战事例(21:25-26)

  3大卫的感恩赞美诗(22:1-51)

  4大卫临终之诗(23:1-3)

  5为大卫和以色列争战的勇士名录(23:8-39)

  6大卫因核全民人数而惹神怒(24:1-25)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