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8章 新闻战_978_远征欧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把罢工当作是“叛国”处理,只要有人敢在集会时演讲,秘密警察就会逮捕他们。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上台后,建立了信息部和国家战争目标委员会。前者的作用是管控信息,后者的作用不是制定英国的战争目标,而是要消除国内的不满情绪,维持社会稳定。

  法国则在外交部下建立了一个新的宣传机构,这个机构的目标是国内民众,把主要精力放在德国人的暴行上。同时把这场战争描述为一场为了保护正义和自由的十字军东征上。

  这则新闻的出现,完美的迎合了英、法两国的新闻宣传。这则新闻提醒逐渐陷入绝望的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美好的东西值得去眷恋。还有希望值得等待,还有光明值得向往。

  这里面,也少不了教廷的推波助澜。

  虽然教廷在俗世中的威望已经大不如前,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教廷在俗世中拥有自己的支持者,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稍晚些时候。德国人的报纸也报道了这则新闻。

  战争开始之前,德国有4000种报纸,其中一半是日报,订阅量惊人。

  战争开始后,德国并没有有效的体系塑造引导本国民众的意见,随着时间推移,德国许多问题开始恶化,舆论控制是其中之一。这种恶果是容克贵族一手造成的,容克贵族们不喜欢普通大众,也惧怕普通民众,他们不想让人民拥有思想和意识,只想让人民服从他们的意志。

  20世纪初的新闻报道,如果让一个21世纪的人来看,会感觉滑稽可笑。当时的德国报道中,有一个固定情节,把德国描绘成一个正在和魔鬼搏斗的巨人,这些魔鬼正肆无忌惮的想用阴谋毁灭德国。

  无耻的谎言肆意横行。

  英国人和法国人把德国人形容成匈奴人的后裔,在新闻报道中说德国人为了不让法国青年当兵就砍掉他们的双手,还说德国人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德国人则说俄国人在东普鲁士的湖里下了毒,并且去俘虏的四肢取乐,还说法国人和比利时人会挖出俘虏的眼睛。

  鲁登道夫上台后,他发起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活动的目的,就是提醒越来越沮丧的德国人,为了拯救文明就必须要战斗。

  相对来说,鲁登道夫是最懂得引导舆论力量的,可惜他上台太晚,德国人行动的太迟了。

  德国人报道了秦致远的事,把主要的着眼点,放在了英法两国的德裔生存环境上。

  吉拉尔丁蓝色的眼睛和金色的头发证明了她的族群,这些虽然在照片上看不出来,但是可以配以文字进行说明。吉拉尔丁身上褴褛的衣服和令人担忧的健康状况,证明了吉拉尔丁的生活环境不佳,这激起了德国人的愤怒,无数德国人叫嚣着要报复法国人和英国人,德国境内的英法后裔再次遭殃。

  无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无辜的孩子们都不应该受牵连,孩子们是未来,如果没有孩子,人类没有希望。这是所有认的共识,不管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

  无论是那种报纸,都对秦致远大肆赞扬。

  秦致远的行为,不仅表明了强者对弱者应有的怜悯和关怀,而且还证明了“爱”不分种族,不分地域,可以共存于人类社会之中。

  哪怕是敌对关系,也有部分德国人对秦致远滋生了好感,更多的人虽然还不至于有好感,但起码也没了恶感。

  对于德国报纸对秦致远行为的赞扬,德国政府罕见的保持了沉默。

  北洋政府虽然对德国宣战,但并没有派兵攻击中国的青岛地区,那里仍然是德国人的租界地。德国人不想刺激北洋政府,导致德国处于更加被动的境地。

  于是在1917年来临之际,秦致远的名字第一次传遍了大半个欧洲。

  令人惊奇的是,无论是在敌方或者是友方,秦致远居然都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名声。在这个新闻报道受到管制的时间点,这实在是个奇迹。

  Ps.追更的童鞋们,免费的赞赏票和起点币还有没有啊~515红包榜倒计时了,我来拉个票,求加码和赞赏票,最后冲一把!(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