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82章 忠臣胆气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则他一般不会轻易问罪。这也是他将奏折留中不发的原因。

  杨文岳立刻明白了田守信的意思,用奏疏做威胁,向崇王要粮?

  只是陛下既然留中了,就说明不想处置崇王,这一点崇王也是明白的,用这无用的奏疏去威胁崇王,真的会有用?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身为藩王,更应该以身作则。本来这件事应该咱家去做的,但朝廷有规制,咱家不能和藩王见面,因此就只能劳烦制台大人了。”田守信声音淡淡。

  但杨文岳却一下就听出了他的意思。

  田守信是东宫典玺,所做一切当然都是奉了太子殿下的命令--也就是说,令他去见崇王的并不是田守信,而是太子!想明白这一点,杨文岳热血冲脑,为筹集军粮,本就是督抚的责任,现在却累的太子殿下操心,实在是臣子的不逊。再者,崇王又算什么?有明一代,藩王就是一群被圈养的勋贵后代,毫无权力,只要不危急他们的生命,在占据道理的情况下,督抚之类的官员完全可以大声的呵斥他们。最有名的就是当年身为河南右参政的陈奇瑜呵斥试图废储的老唐王。右参政只是一个四品,但却让老唐王哑口无言,战战兢兢。

  再者,就算得罪了崇王又如何?有太子殿下撑腰,还怕他一个五代之外、除非大明皇室都死绝,否则根本不可能染指皇位的崇王吗?

  最重要的是,请藩王出粮,保卫藩王的田产和府邸,本就是情理之中、朝廷内外都非常认可的一件事。如果他杨文岳能够做成,朝廷内外必然是称颂一片。

  杨文岳一拱手:“下官明白了,下官这就去求见崇王!”

  田守信点头:“咱家等着制台大人的好消息,不需要多,只要崇王能出一万石的粮食,制台大人就立了大功。”

  拿了奏折,杨文岳匆匆走了。

  望着他离开的背影,田守信满脸沉思。

  佟定方悄无声息的走出来:“公公,你说制台能成功吗?”

  田守信道:“太子殿下说用此事探查杨文岳折冲樽俎的能力,不过我瞧杨文岳的性子太刚,怕是很难成功。”

  佟定方笑:“倒也不一定,我听说崇王是一个贪财胆小的软性子,如果杨制台能拿出魄力,说不定还真能成功。”

  太子为什么要测试杨文岳?

  因为杨文岳是一个忠臣,其组建的保定车营兵虽然比不上孙传庭的秦兵车营,但却也还有一定的战力。崇祯十五年。朱仙镇战败之后,杨文岳退守汝宁,闰十一月,李自成率几十万大军将汝宁府围了个水泄不通。杨文岳亲冒箭矢,指挥守城。眼见形势不妙,城中的崇王扛不住了,竟然想要投降,十四日一大早,有人“通谋崇府中贵,矫王旨议降”,杨文岳知道后怒不可遏,当即“举刀砍柱”,大声斥责:“有敢言降者,手刃之!”哪个敢说投降,老子亲手宰了他。(《汝宁府志》卷九《武功》)。

  汝宁城破,杨文岳力竭被俘,被绑到李自成面前时,依然破口大骂,李自成大怒,将其“炮决”。大明这么多的忠臣,死最凄惨的数了孙承宗,可能就数杨文岳了。

  太子抱持一贯的态度,每一个忠臣都要使用,但杨文岳在军事上并没有太大的建树,所以太子想知道,他是其他方面是否有过人之才?令他去见崇王朱由樻,就是一次试探。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