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43章 东海大战(一)_民国之钢铁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9年10月中旬,由朱斌和阎锡山领衔的第一战区对ri作战取得战略xing成果,在长城一线三十万大军轮番鏖战的吸引下,关东军二十多万主力被牢牢的牵制在千里山区中不得动弹。

  最关键的关东军飞行团,近千架各式战机几乎腾不出空来支援察哈尔防线,绝大多数的重炮武器,特别是上百门拥有超远she程的九六式150mm长身管重炮,和三十多门240mm重型榴弹炮,以及从法国及本土紧急运来的3辆240mm超远程列车炮,都不得不呆在此地作为支援,还有点捉襟见肘的意思。

  至于装甲部队,西出蒙古的两个机械化师团就顶了大头,第一、第二、第四三个师团则在辽宁沿线严阵以待,前面推出去的各个师团至少也都有一个战车联队,加起来总数也有五百辆之多,几乎倾尽关东军本辖区产出的极限,差一点砸锅卖铁!

  如此情形下,他们的敌人好似潜力无限似的,不管ri军如何增兵,如何增加重装备,对面总能以近乎倍数的加上来,更因其在河北平原有着天然的运输便利,使得ri军困窘于两条铁路运力而无可奈何。

  更有一条,他们必须拿出至少二十万的兵力和武器装备,部署在渤海湾一线严防死守,因为就在对面不远处,北海舰队始终有事没事的在黄海上溜达,海军侦察机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在天上转悠,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成群的空军战机会突然跨越白来公里的海疆,突袭杀到!

  冈村宁次为首的关东军参谋部千算万算。怎么都没想到,朱斌制定的计划剑走偏锋,大胆的将茫茫山川阻隔的热察交界线当成突破口,尤其是经棚—林西—林东—开鲁一线,连一条像样的公路都欠奉,漫长的山区地形复杂,更不适用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进,却对于防守一方极为有利。

  而朱斌要想达成上述目标。首先得解决茫茫六七百公里复杂草原的交通运输问题,对于这片地方有着上百年研究的ri军确信,没有个一两年的准备,他们别想真正形成十万计大军的长途转运和集群攻击。

  当然,这是以常理来判断。包括冈村宁次和石原莞尔,都认定对方一定会发挥其空中优势获得制空权,然后再干掉第三舰队获得制海权。最后以海军登陆部队抢滩旅顺和葫芦岛、营口等要地,配合陆军分别攻破山海关、古北口,再加上多伦---赤峰通道,四面出击,一战而定!

  可惜,他们忘了一个最关键的因素。主持制定作战计划的,是朱斌啊!

  三个月时间,一条从张家口通往多伦的战备铁路就修起来,不指望能用十年八年,坚持到打完仗就行。

  战斗一开打。从多伦之南的宝昌分出往北延伸直奔经棚和林西一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