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5章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今晚还有一更)_大宋有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纳贡、开科举”的方针,所以李纲可不敢不把他当回事儿。

  “君为轻,民为本,社稷次之......”赵桓侃侃而道,“朕也将遵循孟子之言治理东南。应该先让东南之民安居乐业,家有余财,然后才能从其余财之中索取一些,以充国库。国库充裕了,才能招募壮士,严加训练,同时再打造足够多的兵器给壮士们使用。兵精、械足、粮饷充沛,北伐自然可以一举成功。

  朕遍览东晋南北朝之史,发现北伐之功,在于一举。再三必衰!昔日宋武帝气吞万里如虎,若能一鼓作气,胡夏、北魏,谁人能敌?可惜宋武北伐半途而废......

  如今的情况,也和东晋时类似......北方纷乱,东南偏安。朕如果想超过刘裕,就必须积攒起足够的力量,以求一举成功,绝不可实力不备就盲目北伐,徒耗实力。”

  李纲无语了......上回跑徐州的时候说要学楚霸王,结果也没见你自刎乌江,而是跑到江东来当偏安之君了。

  现在又要学刘裕......好像你弟弟赵楷比较像刘裕啊!

  赵桓知道大臣们都不相信自己,于是朗声道:“如今北方有天策上将军牵制金贼,应该可以维持一二十年......既如此,朕何不先治理好江东之地,再聚二十万北府精兵,攒万万粮秣财货,然后伺机北伐,与天策会猎中原,何愁大仇不报?”

  “官家,”已经如愿以偿当上东府大相公的耿南仲扬声附和道,“官家圣明!昔日一个小小的西贼,我朝历经百年征伐也未取胜,如今的金贼强悍如此,没有二十年休养生息、厉兵秣马,而奢谈北伐者,实是误国之贼也!”

  “耿相言重了!”赵桓知道耿南仲马上要怼李纲了,赶紧出言阻止。

  赵桓现在不能处分李纲......虽然这货每战皆北,丢了地盘还丢了个官家!

  但是李纲一直都是赵桓的有力支持者!

  站队正确,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赵桓现在严惩李纲,那他的金陵天子就别当了,他手底下谁不是误国之贼?干脆大家都投赵楷去算了!

  耿南仲也明白赵桓的心意——他也不是真的要追究,只是想敲打一下李纲,让他别一天到晚喊打喊杀的。

  “官家,”接替耿南仲知枢密院事的何栗出列道,“臣以为,以如今朝廷的实力,恢复的确是奢谈,与其奢谈恢复,不如好好商量怎么保全东南半壁江山为好。”

  这话一出,殿中的臣子都眉头大皱。

  “何卿,卿有何良谋?”赵桓问。

  何栗当然是有良谋的,他是状元啊!赵桓做太子的时候就知道他有办法,所以早就想让他进京辅弼。不过因为开封被围和之后的一路逃亡,没有机会用他。直到赵桓过了淮河,才把他从泰州招到身边,还和他讨论军事方略,知道他有办法才会提他当元枢。

  何栗当下就进言道:“官家,臣建议设立淮东、淮西、荆湖和江南四道总管,以总领军事,兼管民政。同时设立长江制置使和沿海制置使,前者管长江水师,后者管沿海水师。如此便可以将东南防务都理得井井有条了,之后再要整顿或扩充,就容易多了。”

  “四道总管和两位制帅让谁去担任?”赵桓问。

  何栗道:“四道总管都应该由文臣出任,臣愿意领其中一道,还有三道,臣推荐李使相、张叔夜和汪伯彦出任。至于两位制帅可以由武将担任......臣不知将帅才能,就不推荐了。”

  赵桓点点头,又看着李纲,“李卿,你愿意出任哪一道的总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