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22章 匆匆一年半_大英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易,这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的,英国本土和马来亚殖民地,主要原因是因为印度卢比在英迪拉甘地上台之后,贬值了百分之三十六点五,这让英国的进口大为减轻。

  借用印度的出口激增,英国借此提高了英联邦国家的紧密程度,至于对印度的出口,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通过南苏丹的石油,从英属肯尼亚出海出口的,这帮助印度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

  不得不说因为印巴战争持续了一年的石油禁运,给印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为这件事,印度也开始建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对于本土几乎没有石油资源的印度来说,这不是一个选择而是必须。

  不过印度在心里仍然是警惕英国在经济上的影响力,对于印度来说,被殖民史学习到的经验就是要对外资警惕,被殖民都是源自互市通商,其经济殖民先于政治殖民,政治殖民是经济殖民的结果,因此印度在殖民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和某大国刚好相反,某大国认为闭关锁国是导致失败的原因。

  而在印度人看来,闭关锁国是先进经验,互市通商反而是亡国陋规,因为大清是败于皇家海军的风帆战列舰,所以某大国都认为要开门互市,积极学习洋人的练兵铸炮之法,而印度是败于英国工厂,他们认为只要关起门来让洋货进不来就完事了。

  甘地带领印度人搞非暴力不合作独立运动时的行为一窥其貌,他号召印度人纺织土布自产自销,自己用海水晒盐,抵制洋货,企图以市场环境的小农经济化来抵御英国人的现代工业产品。

  英国虽然支持印度的农业发展,但有些东西还是不能帮助印度的,艾伦威尔逊深知很多援助方式的不同,就好像苏联都援助过中印,但最后效果截然不同,除了民族性不同之外,还和苏联从某大国这里吃亏一次之后学聪明了有关。

  可以说苏联给某大国的是一个体系,可能不是最先进的,但却可以支撑起来一个国家的发展。

  而援助印度的总量可能更大,但已经和体系无关,良种上不管是农业的还是畜牧业的,英国都愿意帮忙,但修建化肥厂的请求,艾伦威尔逊就以英国也并非是农业强国拒绝了。

  化肥并不是你想生产就能生产的,氮肥、磷肥都需要合成氨,点击合成氨这个科技树的最早目的,并不是为了制造化肥,而是为了制造炸药,制造化肥所需要的硬件,跟大炮差不多,都是要合金钢无缝管,进入二十世纪后,核潜艇成为一个国家能不能制造化肥的标志性分界线。

  因为潜艇在深海水中航行时,要承受水压产生的静压力,潜艇外壳也被称为耐压壳,这种壳要承受高屈服度和高韧性、高抗爆性、抗周期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规模化生产还必须拥有一流的焊接能力。

  核潜艇的耐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