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章 布鲁塞尔会议_大英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对比一样,只能算是理论上存在。

  法国是无法做到在越南进行受降的,所以在越南南部进行受降的是英军。

  在布鲁塞尔会议之前,伦敦已经对巴黎做出了保证,会代替法军守好法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作为交换条件法国必须支持英国对克拉地峡的主张,来表现英法两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团结一致。

  日本投降以后,英国军队已经在越南南部地区登陆,并且已经电告法国,一定会帮助法国守住这块殖民地。对于越南这个烫手的山芋,其实英国并不想管。

  不管是坚决镇压还是放手,英属印度的重要性都远在越南之上,可是出于拉拢法国和英国在更加广泛的问题上站在一起,蒙巴顿还是抽调兵力,为法国站住重返亚洲的基地。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国有限的兵力必须集结,英国不想在越南有过多的牵扯。只希望法国人动作快一点,别让英国在越南呆太长的时间。

  布鲁塞尔会议前三天,艾伦威尔逊到达了布鲁塞尔,这个后世欧盟的首都。

  几十年后的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联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驻地,有欧洲的首都之称。

  整座城市以皇宫为中心,沿小环而建,游览以步行为佳。尽管原本是一座荷兰语城市,但布鲁塞尔已经发展成为法语和荷兰语并存的双语城市。

  就连这一次的布鲁塞尔会议,法国代表也表示必须加上法语作为书面语言,其他国家也都表示同意,英国也没有表示反对,在这种细枝末节上反对是没有意义的。

  在到达英国代表团驻地,见到亚历山大卡多根之后,外交部常务次长同样用法国一定要加法语的态度揶揄着法国人,“法国人认为法语是文明世界的代表语言嘛,却忘记了那都是多长时间之前的事情了,不过布鲁塞尔确实是法语人口占据优势,我们总不好反对是吧。”

  “这体现了大英帝国对盟友的尊重,绝无其他想法。”艾伦威尔逊对亚历山大卡多根的话表示赞同。

  欧洲有句话,十七世纪的欧洲中心是法国,十八世纪之后的欧洲领导者是英国。当然这种言论在法国境内比较泛滥,英国国内没有这种说法。

  但布鲁塞尔的语言环境确实如同亚历山大卡多根所说,法语是优势语言,荷兰语代表着贫穷落后的佛兰德斯,而且比利时政府的官方语言仅有法语一种。

  布鲁塞尔的教育机构也几乎都使用法语教学,这进一步阻碍了荷兰语的推广,也导致人们产生了荷兰语的低等印象。

  不过站在英国人的角度来看,这不过是法国太阳王时代的些许残留,世界上不同地方的进步程度是不一样的,某些地方存在几百年前的痕迹,也不是不能理解。

  在这个英语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