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0章 北罗德西亚_大英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已经回不去了,这里的主要族群是黑人,而且占据人口上的多数。

  几个族群争夺的基础都不存在了,黑人又是当地的多数,民族矛盾变成了种族矛盾。

  东欧不同于西欧,西欧赶上了殖民时代,进入现代社会至少还装上这么一装。

  而东欧人可没有这么多道德负担,在到达北罗德西亚之后果断选择了报团取暖。

  夏日炎炎,有两个人躺在河边一棵高大的垂柳下,一边闲谈一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河面。这条赞比西河,可以与非洲大陆的另外两大动脉:尼罗河、尼日尔河相提并论。像其他两条大河流一样,它也有自己的高水位、急流和瀑布。

  两人就在北罗德西亚和南罗德西亚的交界处,不远处就是大自然的天然界碑,维多利亚瀑布,这个地段临近山脉,呈现出一派壮丽的景观。那些无法攀越的岩石,巨大的石堆,被岁月无情矿化的粗大树干和未经殖民者的斧头开凿的难以进入的原始老林,在山脉的环绕下,形成了一方无以比拟的壮观景色。

  米哈伊洛维奇靠在躺椅上,即使在歇息的时候,他的身体仍旧摆出随时行动的架式。他动作干净利落、洒脱自如,显示出是个精力充沛的人。

  到达陌生的土地到现在,时间已经过了一年有余,最初像是货物一样被送到非洲,英国人还让米哈伊洛维奇这些人,定下来要在几年内交多少税赋的条件。

  到达北罗德西亚的南斯拉夫人,每个人身上不但身无分文,还背负了债务。

  就连南罗德西亚提供的药物等必需品,也要算成钱的,所幸在质量上英国人还不算太抠门。经过了一年的挥汗如雨,大片的农田出现了,人们身上的债务也所剩无几。

  南北罗德西亚的交界处,也日渐繁盛起来,出现了集市交换生活必需品。当然不是这里,这里是米哈伊洛维奇闲来无事的度假场地。

  米哈伊洛维奇身边的人是一个英国人叫威廉,他沉着冷静的气质流露于一举一动中。关于他的出身,没有人会迟疑不定,他是英国人。

  他身上那套过于资产阶级的衣服,显示出还不习惯于出门远行。他看上去就像一个误入蛮荒地带的城市雇员,人们也许还会无意识地看一下他的一只耳朵上面是否夹了一支笔。

  他是米哈伊洛维奇的雇员,同时也是英语老师,这里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是通用语言,米哈伊洛维奇不能不对当地有所了解。

  在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聊天的时候,小径上出现了一个人影,快步朝着米哈伊洛维奇走来,“将军,我们收到一封电报。”

  “纳托维奇,是什么地方发来的电报。”米哈伊洛维奇有些心不在焉,“是南方的人么?”他口中的南方人,指的是南罗德西亚土生白人。

  “不是,电报是从新德里发来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