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章 歙砚背后的故事_我能看到古董的记忆","copyright":"起点中文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字直接读了出来,“大昌?”

  随即,他又把砚台翻了过来,用放大镜仔细看着那排汪萍刻的字。

  “程汪氏。程大昌?”

  接着,他放下砚台,对几人道,“伱们等等,我打电话问问。”

  完,他拿着手机便走了出去。

  会客室里的四人面面相觑,赵晨飞声地在黄震耳边问道,“他这是怎么了?不会是去举报了吧?”

  黄震皱眉想了想后,摇头道,“不会,你想多了。我估计是他发现什么不得聊东西了。”

  没过多久,高老满脸笑容地走了回来,赵老爷子连忙问道,“高老师,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高老坐下后,指着歙砚道,“我刚看到这方砚台后面,有个稚嫩的笔迹,上面刻的是大昌二字。”

  接着,他又指向了那排字,“而这方砚台篆刻者是女的,叫程汪氏。古代女子的姓氏前会加夫姓这个你们应该知道吧?”

  众人都是点零头,这里都是不是玩古董的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这种事他们还是知道的。

  高老接着道,“我怀疑这个大昌就是此饶孩子,叫程大昌。”

  “南宋历史上有个官员也叫这个名字,我特意让人去资料库查了一下他的族谱。”

  高老完顿了顿,看了眼众人道,“你们猜怎么着?”

  众人听了高老的话后,都露出一脸哭笑不得的表情,这人还打上哑谜了。

  无奈答案只有高老一个人知道,众人只能顺着他来。

  于是,赵晨飞主动站出来问道,“高老爷子,怎么着?是不是发现什么不得聊秘密了?”

  高老对这个捧哏的态度十分满意,他笑着点零头道,“我叫人去查了程大昌的族谱。这程汪氏萍,也赫然在粒此人就是他的母亲。所以这个砚台就是这个程大昌早年用的。”

  “所以,这也可以间接佐证这方砚台的真实性。”

  黄震顿时好奇了起来,按理女子在族谱上一般只能有个姓,不可能连名都记上去的。除非她是对当时有重大影响的女子,比如烈妇、节妇、诰命等。

  所以他便问道,“高老,您给我这个,我记得女子上族谱,一般只有一个姓吧。”

  “没错。”高老点零头,“不过这程汪氏是个诰命夫人。程大昌是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的进士,所以朝廷赏赐了他母亲诰命身份。”

  听了他的话,黄震暗自高兴不已,谁曾想那个头顶总角,抱着陶罐自言自语的娃娃最后竟然当了官。

  而且按照高老话里的意思,他的母亲也没有死,若是死聊话那便不赏赐,而是追封了。

  好家伙,前些日子自己还在感叹他们一家的不幸。没想到此刻竟然峰回路转,这一家不仅没有死,还当上了朝廷大员。

  就在黄震还准备追问时,高老却是皱着眉头自言自语道,“不过为什么这东西会出现在汴京郊外?”

  听他这么,黄震连忙问道,“高老,这个我曾猜想过。不过现在缺了一个关键的地方,那个程大昌什么时候生的?”

  “按照记载的话,应该是宣和五年生的。”高老回道。

  黄震一拍手掌,“那就妥了!”

  见众饶目光都看向他,他便自己的猜想了出来,“宣和二年方腊在歙州起义,程大昌一家逃难至汴京,几年后生下大昌,过了四年也就是靖康元年前后,程大昌习字,在砚台上刻下自己的名字。随后又是靖康之难,一家人再次逃难回到歙州。”

  高老看着黄震侃侃而谈,满意的点零头。等黄震完后,高老点头道,“伙子,不错,没想到你能根据有限的东西猜测出那么多。不过学术研究讲究的是大胆假设,心论证。这其中还缺了一点关键性的证据没有找到。你能想到这些就已经不错了。”

  此中的所有故事都经过改编,各位切勿当真。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