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2章 ,大汉的昭昭天命和马邑之谋_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2章,大汉的昭昭天命和马邑之谋

  大汉四年五月二十三日,雁门郡,平城。

  “铁狼娘,这是你儿子用他的津贴给你买的衣服。”一个汉军军官拿着衣服说道。

  “大虎娘,这是你儿子用津贴买的布匹。”

  “不是还没有打仗,就有赏赐了?”铁狼娘奇怪道。

  草原的骑兵当然不会有俸禄这种东西,抢到了就有战利品,抢不到那就什么东西都没有,所以她才会这么奇怪,战争还没开始怎么就有战利品。

  “你儿子现在的汉军,我大汉的军队都是有津贴的,我大汉可不是匈奴那样的野人,什么东西都没有,只能靠抢。”汉军军官自豪道。汉军的福利待遇一向是第一等的,即便是秦国都比不了。更加不要说是匈奴人了。

  而后徐凡看向三人道:“给你们在马邑留下1万士兵,能不能守住三个月时间?”

  匈奴人和秦赵拉锯上百年,双方可以说是知根知底。匈奴人因为文明等级低,他们甚至连云梯都不懂制造,攻城能力几乎为零,当然他们也不在意,毕竟匈奴人入侵中原,不是为了争霸中原,而是为了劫掠物资,他们也不想打城池,而是喜欢劫掠四方的村镇。

  而后汉军军官不断念着名字,一个个白羊部士兵的亲人惊喜的接过汉军军官给的东西。

  有刘邦的前车之鉴,徐凡当然要警惕自己也步入刘邦的下场了。

  这也是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纠缠两千年的原因,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造就了这两个种族,不想办法消灭游牧这种经济活动就不可能消灭游牧民族。

  胡人和汉人不是有血统决定的,而是由他们的生产习惯和经济活动决定了,历史上胡人进入了中原会很快同化成为汉人,汉人进入大漠也会快速变成胡人。

  这个时代的人都是有教化情节,吴太伯,姜太公,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尤其是徐凡成为了天子之后,他更是屡次述说自己对姜太公这些人的尊重,说他们将原本的夷狄之地,变成了诸夏之土,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大汉的文臣武将对教化更加重视了。

  徐凡道:“你们这个试点非常重要,定居下来的牧民就和我们汉人没什么两样了,在平城实验成功之后,我大汉的边郡都要按照你们这个模式来吸收大漠的胡人。”

  徐凡的亲卫马上拿出一张北方地图。

  臧衍这话让所有匈奴人大部落首领气愤无比,什么叫拼光十万匈奴骑兵,这是想要把他们的部众全部拼光吗。

  “诺!”

  军官没好气道:“是天子,单于是匈奴人的说法,现在你们已经是大汉的子民了,不能再说单于了,以后要记得要说天子。”

  “这位大人你跟我儿子说一下,让他跟着单于好好干,一定不能辜负单于的重用。”在这些白羊部士兵亲人看来,汉人给了这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