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六二章 开元新政_三国之宋人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陆衡连续疯狂的召唤影响不到天下大事,日子还要过奏章还要批复,很快陆衡收到了内阁的回复,除了全方面肯定了田丰、沮授、闻焕章、徐庶等人的策略外,还有一个消息就是刘璋又一次派出了秦宓出使已经抵达寿春,如今正由外交部的赵德芳接见显然有大事。

  除了成都方向外,内阁还联名了一封奏章给自己语气诚恳的希望陆衡尽快回寿春有要事相商。

  陆衡非常一伙的看着奏章的副本仔细阅读后慢慢陷入了沉思!

  因为这次内阁以范仲淹为首、虞允文、寇凖、张纮、赵鼎等人为辅,联合勾勒下提议了改革新政。

  分别从澄清吏治、富国强兵、厉行法治三个方向全方面介绍新政。

  先说澄清吏治,分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三大项。

  ‘明黜陟’范仲淹认为大宋新建所有的官员功绩升迁比较模糊,如今帝国新建还不显端倪长期月累不是长久之策,同时还指出前朝秦、汉升迁制度的弊病,寻求与内阁、户部、地方各州郡整理出一系列的升迁制度。

  ‘抑侥幸’对于地方科举举荐孝廉和茂才的数量需要减少,范仲淹举例如今一州之地每次能够举荐一个孝廉和一个茂才,说明仅仅以第一次科举来看包括淮州、扬州、闽州、交州、广州、徐州、青州、冀州、幽州、辽州、豫州共计11个州22人,这还不算当时还在战争和没有一统的凉州、并州、关中、益州四地,按照陆衡的惯例必定还会拆分其中州会有更多‘特例’名额。

  ‘精贡举’范仲淹对此提出科考改制,限制每两届科举才能举荐一个茂才和孝廉,如今大宋新建需要大量的人才,之后要加缓科举的进行,频繁的设立科举会让人才质量降低。

  三次科举后设定学子必须在皇家学院就读两年后才能参加乡试,每三年开一次科集中会试前两年可以参加地方组建的乡试、州试如此来减少频率。

  富国强兵分为‘厚农桑’、‘重商贾’、‘修武备’,三大方面。

  其中‘厚农桑’加强农桑立法,在陆衡所有土地都是国有的基础上建议丈量土地,收缴世家大族手中的土地,命令全国各官员使及其所管辖的乡县真正重农桑,奖农桑,使农业的好坏作为考察官吏、官吏黜陟的重要内容。

  建议推行‘方田均税法’为解决前朝以往各地田赋不均、税户相率隐田特别是针对世家大族逃税的情况,对各州县耕地进行清查丈量,以东南西北四边长各1000步为1方,核定各户占有土地的数量,然后按照地势、土质等条件分成十等编制地籍及各项簿册,并确定各等地的每亩税额。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高下出资兴修水利,也可向州县政府贷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