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终章 九三年(卅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限也就是巴黎,愣生生吸血吸成了一个能对抗法兰西的巴黎,搞得工商业也都是奢侈品为主。

  而现在搞学堂制改革,却又不动最基本的农村、土地等问题,这就意味着这是在加重这种畸形发展,同时破坏了原本的乡村政治士绅宗族等旧模式,而又没有去建设个新的。

  打破旧的,是为了建设新的。

  要是不建新的,而又打破旧的,实质上会陷入混乱和倒退。

  这不是说,改革科举、兴办学堂,本身是倒退。

  而是说,这件事背后的关联问题,是倒退。

  当然,可能对皇帝来说,这未必是坏事,至少短期看未必是坏事。

  毕竟,作为皇帝同行的拿破仑也说过:让穷人子弟上学,容易闹事。所以把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学费,勐提了一个档次,这样就防止了穷人子弟进入最好的大学。

  而大顺皇帝想要搞学堂改革,也等于是说:不是中产、靠地租过活的地主、乡绅,没钱,你上你尼玛的县城的实学学堂?

  或许,可能,大概,皇帝真的是想搞“自救”、怕自己被实力越发增长的新兴阶层当成良弓走狗,希望重新平衡。

  过去改革,那是因为科举势力乡绅地主势力过强,所以引入实学派来制衡。

  现在反过来了,力量对比变了,所以要借助守旧腐朽势力,来对抗新兴阶层。

  毕竟,紫禁城里坐着的是皇帝。

  皇帝的目的,是权力、家族。

  包括说之前老皇帝支持刘玉的改革,最开始也不过是“收钱——养兵——弹压”模式的进阶,靠对外掠夺、殖民、海外贸易、关税等,大顺拿到了之前历朝历代都不敢想的财政收入。

  当然,人心隔肚皮,这些也只是通儒社内一些胆大之辈的猜测,未必就是真的。

  而且这件事本身,也确实有点奇怪,着实有点笃大劲放小屁的意思,之前大张旗鼓吹了许多风,最后关头却弄了个科举制改革,很难说仅仅是为了所谓的掀屋顶开窗户;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

  …………

  …………

  来今雨轩内的年轻人激烈争吵的时候,紫禁城中,已经老了的皇帝避开了旁人,和自己中意的儿子说了一句骇人的话。

  “我死之后,洪水滔天。”

  皇子听完这句话,浑身汗湿,正要说点什么吉利话,李欗却摆手道:“人孰能无死?朕意不在生死,而在今后之大乱。”

  “此番迎兴国公尸骨归来,于欧罗巴之见闻,十年之内,欧罗巴必大乱。如今各种机械又多应用,兴国公昔日所言的‘前所未有的多血上火病、而非过去的虚弱不足症’,到底是要病发的。”

  “扁鹊见桓公,所留后世训,万勿讳疾忌医。既知疾病,便要对症下药,而不是装作今日无事便以为真的无事。吾儿可知我的意思?”

  皇子伏地道:“儿臣理解父皇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