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三十四章 第二次长沙会战之尾声_抗日之超级壮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队向来都是管杀不管埋,尤其是国战的当口,老百姓毁家毁产只能自认倒霉,兵爷们能不雪上加霜就成,可是今天居然有队伍要帮着大家盖房子,大家伙说不吃惊那是假的。

  大荆街、狮山村和长乐街的保长们都被集中到新24师师部,聆听赵师座的训示:那啥,给老百姓盖房子是弟兄们的一片心意,是为了实践蒋委员长抗战建国的方略,地方上要配合,谁他爹的敢从中捞油水,通通卫生丸的伺候……

  这些日子,汨罗江两岸可是杀的人头滚滚,小鬼子那尸首可是一堆一堆的摆着,饶是保长们见多识广,见着拿枪的丘八大爷依旧两股战战。听罢赵诚的廉政教育,一个个立马指天画地的赌咒,谁敢从工程里捞一个大子,谁就是大姑娘养的。

  赵诚对这些话也不以为意,洋钱是白的、人心是黑的,保长们会不会在工程里做鬼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会从其他地方下手。水至清则无鱼,只要他们别闹的太过分,赵老子可以当做没看见。

  在一帮子地头蛇的帮助下,师里很快就弄清了难民的底数。大荆街周边有134户人家毁于战火,狮山村71户,长乐街外带周边几个村子是412户。不少人家已经在废墟上搭起了窝棚,老百姓已经习惯于自己想办法,连三岁的娃娃都知道,等着别人帮忙,一准得饿死。

  617户人家,老老少少加起来三千多口子,那些商户是不会离开长乐街这种交通要道的,所以至多只有五百户人会进山,委实算不得什么大工程。

  赵诚重新调整了计划,在山里建五个安置点,除去住家户,每个安置点还要建一所小学校,在最南边安置点里建一所初中。

  小学的规模用不着太大,每所学校两个老师,能招收四十个学生就成,开设三门课,国文、数学、历史。初中的规模可以大一些,一共八个老师,学生一百人左右,比小学多开英语、地理、物理、化学和军国民五门课。国民政府教育部安化县蓝田镇成立了国立师范学院,所以师资力量不会成问题。

  有鉴于湖南省府穷的叮当作响,赵师座好事做到底,包揽了老师们的薪水,还负责所有学生的书本纸笔。

  按照西南联大的模式,每个老师每月配给大米两斗(32斤、合法币25块1毛)、面粉两斤(合2块5毛1)、猪肉五斤(合21块2)、食盐一斤(合2块1)、白糖半斤(合4块2毛6)、蔬菜二十斤(合31块4)、煤油二斤(合6块7毛8)、白土布二尺(合3块8)、布鞋两双(合59块6),此外还会发一些零花钱,总计400法币。

  从购买力上看,这笔钱大约合着战前的大洋13块。以长沙本地物价,足以能养活两个成年人。山里地多,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