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 殿试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开始发放策题、答卷纸,就可以开始答题了。

  武进士们则退至偏殿,解甲答卷,题目却又不一样。

  答策论题,就象写议论文,既要能对论点进行阐述,并以此为中心发散思维,或分析一下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再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朱由校出了三道题,由文贡士们任选其一,分别是有关开海禁、收赋税和整吏治。

  武进士们则只能两题选一,一个是辽东战守,二是军队改革。

  其实这都是简单描述,试卷上自然有涉及题目的一些资料以供参考。比如关于收赋税的,便举了一条鞭法的例子,利弊也都罗列出来。

  殿试的时候,皇帝通常只待一会儿便退场。毕竟考试时间是一整天,有答得慢的,还让皇帝等到太阳落山不成?

  朱由校也是如此,但他却坚持到了中午。期间他一本一本地阅看奏疏,还有提前交卷的,他兴之所至,让人取过来先阅看了一遍。

  朕亲自监考,还有能提前交卷的,这心理素质,不错哈。

  据说在宋朝刚开始科举时,殿试中还没有只排名不淘汰的规矩。

  而殿试时,太祖赵匡胤可能是看人不多,便决定当场定名次。

  第一批交卷的举子有两个,时间相差不大。

  赵太祖阅卷之后觉得都不错,不太好选择,便让这两个举子以武定高下,就是打一架,谁能打谁就是状元。

  然后,一个经常干农活挺健壮的举子赢了。把另一个体质弱的打翻在地,高高举起了粗糙的双手,熊猫眼傲视群侪,荣获状元称号。

  德智体美劳嘛,既然文章差不多,这体育上加分,没毛病。

  能过关斩将参加殿试的,在文章上其实相差不大。要不,咱也别作题了,来场群殴,最后站着的就是状元。

  嗯,卢象升,朕看好你哦!

  朱由校的目光在白面书生卢象升身上停留片刻,抿起嘴角,恶趣味地一笑。鼻青脸肿的状元、榜眼、探花啊,还真是没见识过。

  直到中午时分,光禄寺按例给贡士们供应饭食后,朱由校才起身离去,不给贡士们再添加压力了,不少贡士暗地里都松了口气。

  科举入仕,上千年的传统。

  就算朱由校觉得有很多弊端,可也不得不承认,很多名臣、大才都是通过科举一途进入朝堂的。

  比如朱由校很崇拜的王文成公,心学集大成,书法也厉害,还能领兵打仗。你能说人家从小读四书五经,就啥用没有?

  当然,八股是肯定要取消的,取才的渠道和标准也要有所改变,但这种形式却必须保持。

  朱由校回驾乾清宫,吃过午膳,便命宫人把他昨晚所批的奏疏送去内阁。

  这两份奏疏一是徐光启所奏,请求废除兵器火药局的工匠们的匠籍,实行雇佣管理。

  朱由校阅看过之后,大笔一挥,不仅是兵器火药局,全国范围内都废除,并免征京班匠价。

  除此之外,朱由校受到了提醒和启发,又下旨削除京城乐户、河南丐户、沿海疍户、皖南世仆贱籍,列为编民。

  废除“匠籍”和禁止手工业户“当官差”,能削弱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生产积极性,保进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