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八章 无题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军鞭长莫及,所耗费的钱粮令朝廷难以承受。

  “万岁会有办法的。”熊廷弼这样说,却也不敢十分肯定。

  邢慎言笑了笑,点头赞同,心里却不以为然。

  历史上,隋、唐、宋、明朝代,对于辽东的控制都是相当困难。宋朝的统治根本就没过幽州,征辽东更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连号称“天可汗”的唐太宗,在生前也没有平定高丽,切实而稳定地控制辽东。

  ………………………分隔线……………………………

  光复辽沈的消息还没传来,但皇帝今天却特别的高兴。给徐光启加太傅之衔,还赐传教士大明国籍,民爵六品。

  而这些荣誉的赏赐,只是因为一种农作物被引进至大明,它的名字叫“黑麦”。

  说到黑麦,大概第一印象就是有名的黑麦面包,俄罗斯的大列巴。

  在寒冷的西伯利亚,黑麦都能够种植,何况是辽东,乃至小冰河期的北方地区。

  生长期短、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高;其叶量大、茎秆柔软、草质柔嫩,还是动物喜食的牧草。

  虽然亩产低,但咱可以用土地的数量来弥补。拓荒垦殖,向着北方不断推进,黑麦绝对是粮食物资的有力保障。

  从北欧引进黑麦,既是皇帝特意交代,也是徐光启用心办差,还有传教士的功劳。能够缓解小冰河期的灾害,赏赐再多,也是理所应当。

  “不仅运来了黑麦,还请了面包师傅?”皇帝略显惊讶后,马上便笑着点头,“想得周到,这个叫比罗的传教士,朕准他到湄公省传教了。”

  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较量中,西方宗教不占上风,甚至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在皇帝看来,有信仰挺好,随着湄公省的向外拓展侵略,兴许能起到些安抚稳定的作用。

  也或许时间长了,传教士会被中华文化所同化。国势强盛了,民族自信心增强了,外来思想就没有泛滥的机会。

  徐光启躬身谢恩后,又继续奏道:“微臣以为从西欧运来的大马,如果繁育成功,对于运输将大有禆益。”

  高头大马,重挽马,确实很好,就是耗费太多,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承受的。而且——

  “或许杂种马更适合大明的气候环境。”皇帝随口提点了一句,也交给了徐光启所主持的农业部去干。

  “明年便在辽东大范围试种黑麦和土豆,河南、直隶、陕西等地进行种植试验。”皇帝沉吟着说道:“陈子龙不错,还派他去辽东吧!”

  辽东经历战乱,百业待兴,特别是农业,至少要有一年的恢复期,才有可能成为明军向北大步拓展的粮食物资基地。

  明年的春耕更是事关重大,不仅要发动辽民,官兵也要动手耕种,将耕种面积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人多地少,在辽东是不存在的。所以,皇帝才特意交代前线将领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