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一章 平反张居正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挨了八十板子,人被打得半死,一条腿也断了。这还没完,他又拖着断腿,被流放到了贵州一个深山老林的卫所。

  后来,张居正还指使巡抚御史去陷害邹元标。也是邹元标命不该绝,巡抚御史路过镇远住宿,晚上突然死了,让邹元标逃过一劫。

  有这样的过节,不说仇深似海吧,刻骨铭心、咬牙痛恨也是人之常情,肯定没人会说你狭隘记仇。

  朱由校眯了下眼睛,看着阶下须发皆白的七十老翁,思绪翻腾,触动极大。

  他对臣子的情况有过调查,至少是看过不少履历,邹元标的这段经历他是了解的。

  而且,在他划定的范围内,邹元标可是板上钉钉的“东林党”。

  不仅是,邹元标还是“东林党”的重量级人物,与顾宪成、赵南星并称为“东林党三君”。

  “微臣还有《和衷谏疏》奏上。”邹元标再次躬身,将袖中的奏疏高举过白发苍苍的头顶。

  朱由校接过宫人转呈的谏疏,打开看了看,合起来收好,说道:“既是谏疏,退朝后朕再细看。”

  “众卿——”朱由校抬起头,目光扫视,征询道:“为张居正恢复谥号一事,你们可有意见?”

  耶?皇上没问“卿等以为如何”,而是问“可有意见”,再从问话的语气轻重判断,皇上基本上是肯定了邹元标的奏疏。

  “臣附议。”御史方震孺躬身奏道:“皇祖之初政,事事严明,江陵之相业,事事综核。既于国有大功,当予其应有之荣誉。”

  御史周宗建上前奏道:“张居正留心边事,然后有隆、万五十余年之款贡。邹大人所奏甚是,臣附议。”

  “臣附议。”首辅叶向高躬身奏道:“张江陵为相十年,海内安宁,国富兵强,其功不可没。”

  本来是想廷议,或是内阁拟议请圣上批红,没想到皇帝如此性急,当场便要拍板。

  但大势如此,为张居正鸣冤叫屈的从万历后期便有,只是不太敢明言。这件事情能否通过,最关键的还是圣上的态度。

  这就等于承认自己的老爹或爷爷做错了,承认老朱家对不起张居正,这话只有皇帝认了,张居正恢复名誉才是水到渠成。

  “内阁拟旨,张居正有功于社稷,着即恢复官爵谥号。”少年皇帝沉声说道:“寻访张居正的后人,有官者复原职,无官者重加抚恤。”

  “臣等遵旨。”

  ………………

  人啊,实在是太复杂的动物;人性,也只有在水落下去后,才如同水中石头般真正显露出来。

  张居正在位时,大权独揽,连皇帝都惧他三分,更何况朝廷中的官员。

  可在他死后,皇帝一翻脸,那些清算揭发、落井下石的,却多是张居正提拔重用的大臣。

  而之前跟张居正不和,或是不对付、有冲突的大臣,却敢于冒着触怒皇帝的危险,为张居正辩解,使其免于被开棺鞭尸。

  几十年后,却是这么一个被你打断腿,还差点弄死的家伙,为给你平反而奔走奔号。

  张居正啊,若是地下有灵,不知你该作何想?

  邹元标啊,你要是早有这样的感悟,当年又何苦屁股开花、腿打折,差点丢了性命?

  。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