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七章 决战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联手。明军嘛,应该不会再大举出动,只是在旁协助。”

  那氏摸着下巴胡须,说道:“若是土兵也有明军的武器装备,诸家联军攻打缅人,应该很有胜算。”

  “仔细琢磨王大人今天的话,颇有深意啊!”普氏眯着眼睛,思索着说道:“他好象说西面,缅甸之外有个印什么国,甚是孱弱。”

  刀河江笑着说道:“印度,应该是天竺国那个地方。王大人也只是那么一说,意思是天下的土地多着呢,有能耐就抢。明军呢,会提供适当的帮助。”

  “天竺国呀,听说过,是不是遍地都和尚?”那氏恍然道:“唐僧取经的那个地方吧?”

  “管他是哪,以后有机会,咱们就联手打过去。”沙源说道:“土兵能换装火枪的话,也不用太多的明军相助,只要一两千炮兵,获胜就差不多有把握了。”

  “不就是钱嘛,花钱请明军,应该就是这个意思。”普氏呵呵笑道:“我猜得没错吧,诸位。”

  众人哈哈大笑,都不是傻子,都听出王三善的话中之意,也明白朝廷日后的思路和作法。

  此时,王三善正坐在中军大帐内,看着一幅大地图在研究以后的布置。

  从长远考虑,或者说要贯彻皇帝的长期战略,曼德勒和阿瓦城就必须掌握在手里,也就是要长期稳固地占领。

  从曼德勒——瑞波——达木——英帕尔——科希马……这是从缅入印的距离最短的道路。

  但要进入印度,缅甸境内还有两大障碍:其一是河面宽达一千公尺的钦敦江;另一个是海拔二千五百英尺、幅员有五十公里的明京山脉。

  即便这两大障碍都不容易克服,可也比走喜马拉雅山脊要现实并稳妥得多。

  况且,皇帝对于进入南亚次大陆,乃至直达印度洋,并不是短期和迫切的要求。

  也就是说,花费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打通入印的道路,皇帝也没有什么不满。只是长远的战略,王三善轻轻拍了拍地图,目光重新注视到阿瓦城。

  ………………….

  这是一个明朗的清晨,日出、朝霞、澄净的天空,使新的一天充满了仪式感。

  号声、鼓声,在明军营寨中响起,旗帜在摆动,军队在开出,伐缅决战拉开了帷幕。

  对岸的缅军也紧张地行动,做好了应对的防范,目的只有一个,挫败明军渡河的企图,守住阿瓦城的最后一道屏障。

  通过逃回来的缅兵缅将的讲述,缅军也知道明军有射程很远的火炮火箭,也不敢过于靠近河岸列阵迎战。

  但离得太远,又不能及时投入战斗,对渡河的明军实施反击,这让变牙简也十分为难。

  最后,变牙简只能采取前疏后密的排兵布阵,来确保投入兵力的及时性。

  所谓的前疏后密,从字面上便能理解。说白了,就是前面的兵力少,后面则是重兵。

  明军因为船只有限,第一批航渡的兵力肯定不会太多。缅军便可投入前面的人马,对登岸的明军进行反击。

  如果反击顺利,那自然是最好。一旦反击失利,缅军便迅速投入稍后的重兵,利用兵力优势,把明军赶下河。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尽量避免明军远程火力的杀伤,也可以将缅军的战法看作是波次反击。一浪接一浪,不给登陆明军喘息稳固的时间。

  。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