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9章 暴风骤雨7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说法未免过于荒谬,几十万唐军在陆地上与安史叛军展开决战(邺郡大战)都未取胜,几万水军长途跋涉几千里去奔袭,能有什么战果呢?总之,李璘的谋反作乱,实在是给三哥李亨添乱、添堵。分散了政府军的兵力,打乱了李亨的平叛计划。最无情最是帝王家,帝王家的无情源于对权力的追逐。这种追逐,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皇子们身后各种政治势力的博弈。既得利益者为维护地位,或无端猜疑,或频起冤狱,对那些潜在的威胁者进行无情打压。觊觎者则隐忍蛰伏等待时机,随时准备反击。这种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历代数不胜数。当亲人被作为敌人赶尽杀绝、昔日的政治敌手已不再成为威胁后,这些无情帝王又常常出于笼络人心的目的,而虚情假意地展示他们的“悲悯”和“大度”。实际上,这绝非他们人性的复苏,而只是某种程度上良心的自我救赎,更是一种胜利者的固有姿态。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建宁王李倓、永王李璘等失败者的经历,无不如此。

  皇室的你死我活的斗争,使得亲情淡漠,人心如霜冻。从气候上看,这时还真赶上了寒冷期。严寒的气候,对游牧民族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破坏,也对农耕地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新唐书?突厥传》开篇谈到:“游牧部族为祸中原已经很久了,前朝的事迹,史学家都能说得很清楚。唐朝建立以来,游牧部族的势力更加强盛,曾经和中原抗衡的有4支力量:突厥、吐蕃、回鹘和南诏。当时,群臣提了很多防御的建议,有的采纳了,有的被搁置,效果都是明摆着的(效果不明显啊,要不怎么会有此起彼伏的外患)。”

  乱局难定、焦头烂额的唐朝,此时已经顾不上对游牧部族的防范、历来的过节什么的了。为平定安史之乱,“病急乱投医”的李亨,先后分别向吐蕃、回纥,甚至还向阿拉伯帝国(大食)借兵。这些勇猛剽悍的“外籍军团”确实能打,为李亨父子的事业出了大力。但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事成之后这些异族军队都以“功臣”和“大唐的救命恩人”自居,又给唐朝带来了新的担忧。

  回纥(hé),也称回鹘(hú)、乌护、乌纥,是今天维吾尔族和裕固族等族的祖先。回纥的前身敕勒,公元前3世纪分布于贝加尔湖以南,有狄历、敕勒、铁勒、丁零等名称,分为袁纥、薛延陀、契苾等15部落。由于使用一种车轮高大、辐条数多的大车,所以又被称为高车。隋炀帝杨广大业元年(605年),为反抗突厥的压迫,袁纥、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结成联盟,总称回纥。回纥是初唐、盛唐时期的汉语音译,而后他们在唐德宗李适贞元四年(788年)要求更名为“回鹘”(意为像“鹘隼”般勇猛)。

  开元四年(716年),回纥出兵帮助唐军攻杀突厥默啜可汗。天宝三年(744年),(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