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7章 后手 和妥协_重生电子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轩一直在美国待到2月中旬,才堪堪赶在春节前返回香港。他之前原本希望能与暗中窥视东方集团的那些人达成默契,但对方显然没有放弃从他身上咬一口肥肉的打算。

  RCA台湾分公司的污染事件,其实很快就被李轩平息了下来。因为美国的媒体很难继续得到,能吸引人眼球的事件爆料。之前为他们提供了绝大部分火力的尼克森先生,已经被司法部门以涉嫌海外受贿的罪名进行调查。

  更何况从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美国民众们,很难对发生在外国的污染事件有很高的兴趣。因此媒体们也就没有继续炒作这一事件的必要,但李轩的危机并没有过去。

  就在1985年元旦的第二天,《纽约时报》突然发表了一篇社论,《中国首富的新身份――红色中国的议员?》!李轩去年被增补的全国政协委员的事情,终于被美国媒体用做攻击他的把柄。

  《纽约邮报》和《纽约时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的影响力却是天差地别。《纽约邮报》自从在1976年被澳洲报业巨头默多克收入囊中之后,就一改原先的严肃风格,迅速沦落为一份以各种争议、绯闻,甚至胡编乱造的虚假新闻,来博头条的路边小报。

  相比之下《纽约时报》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明显要高出一截。李轩去年新担任的全国政协委员职位,被社论的作者类比为美国的国会议员。整篇文章中更是多处影射了。李轩可能与中-国政府间存在某些不为人知的紧密联系。文章就差直接点明,他是中-国政府派来打入美国内部来的一位代理人!

  别看中美关系最近这几年不断趋于缓和,似乎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友善的一段蜜月期。但那是双方基于共同对抗红色苏联的需要。其实美国国内的反-华势力从未消失,只不过某些激烈的反对声音被暂时压制了下来而已。

  但现在,一个红色中国的高级官员,挥舞着大把的美元,来美国兴风作浪。许多极端保守派似乎一下子找到了靶子,不由自主的把矛头直指李轩和东方集团。

  《纽约时报》的社论素来以自-由开放而著称,但李轩却已经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阴谋味道。1月3号。是美国国会新一届议员们,正式宣誓就职的日子。而之后的1月4号,是国会休会期结束后。正式恢复运转的第一天,一般不会有什么重大的议题。

  1月4号刚好是星期五,所以国会一直会等到下一个星期一,也就是1月7号。才逐渐进入正常的工作状态。新上任的田纳西州资浅参议员。艾伯特.戈尔先生,第一个向议会提出,希望能由参议院科技委员会和众议院科技委员会,组成临时的联席委员会,对东方集团去年并购RCA公司的行动,以及它在在北美的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