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三十八章 急于表现的使者_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旁人嘲弄。

  刘琦伸手请张松坐下,道:“自初平元年起,刘某与刘君郎父子之间,诸事不断,如今刘君郎毙,季玉叔父执掌益州,刘琦本不该打扰,只是如今刘某受朝廷敕封,领镇西将军,益州牧,总督南境,荆益之地,皆在其中,不得已发兵至此,与叔父会猎蜀中……唉,事已至此,刘某甚为遗憾啊。”

  张松对刘琦道:“我家主公知君侯忠心报效汉室,一心为公,我家主公心向汉室久矣,今特遣松前来,欲与将军重新划地分疆,各守边境,永结盟好。”

  一旁的甘宁嘿然一笑,道:“张君此言差矣,我家君侯乃是天子亲敕的益州牧,这益州之境,于理全应属我家君侯,刘璋何许人?未得朝廷名诏,自封益州之主,也敢与我家君侯划地分疆,岂非可笑?”

  张松轻蔑的扫了甘宁一眼,道:“阁下昔年,从蜀中遁逃,急急如丧家之犬,惶惶似漏网之鱼,奔走于楚,如今骤返蜀中,尚未建成功勋便出此狂言,岂非可笑?”

  甘宁的脸色一下子变了,他怒道:“某家就是蜀人,今为先锋,引君侯入蜀,早晚必取绵竹!何须谈判?”

  却听张松连珠炮似的问甘宁:“足下出身蜀郡,自以为尽知蜀中地貌人情,可为刘君侯引路?那我想问问甘兄,从江州往绵竹去,一路关卡几何,每关设有几座山寨?每寨屯粮几何?蜀郡的仓廪大多设于山林之中,极为隐蔽,敢问甘兄,这些仓禀有几?所屯粮秣几斛?够多少军士多少日用度?位置何在?每座关卡有兵多少?蜀郡和广汉之间,有几座重镇?如何破之?我家主公麾下青羌数目多少?有多少青羌部族为我家主公添兵?领兵者何人?”

  甘宁闻言,不由张口结舌,不知当如何回答。

  张松轻蔑一笑:“这些都不知道,还妄言取蜀?简直可笑。”

  刘琦闻言笑道:“不想张君的口舌居然这般凌厉,真是令人惊诧。”

  张松言道:“不敢。”

  刘琦饶有兴致的看着张松,后转头对一旁的娄发道:“娄君曾与我说,昔日在蜀中,曾与张君交厚。”

  娄发站了出来,道:“正是。”

  “张君来江州前,娄君曾对我说,张君善口舌,才思机敏,更兼写的一手好字好文章?”

  娄发言道:“正是,永年不但善书法,且还有过目不忘之能!”

  “我却不信。”刘琦转头看向张松,道:“张君当真有这般好本事?”

  张松没有回答,显然是默认了。

  “来人,取我的《齐民要术》来。”刘琦吩咐道。

  少时,便有人将一托盘简牍呈上。

  刘琦站起身,对张松道:“此乃由刘某人和我荆州中善治民治农者,一同编纂的《齐民要术》,君若果如娄公所言有过目不忘之能,不妨看上一遍,再默写一遍,若果真能写,我刘琦自当佩服先生!愿以兄长之礼待之,绝不食言。”

  按道理来说,张松身为来使,此刻当着荆州人的面,不应该卖弄自己的能耐。

  但刘琦笃定,张松一定会借坡下驴,在己方这些人的面前,展露一手。

  张松与正常人不同,他压抑自己压抑的太难受了,一旦抓住一个口子亦或是一个机会,他一定会借机宣泄一番。

  果然,张松只是略作犹豫,便不再推辞。

  他先是拿起一卷简牍,认认真真的读了一遍,然后合上,便当着众人的面,在一旁的桌案上,提笔在一卷空的简牍上默写了起来。

  默写完毕之后,他又去看第二卷简牍,看完后放在一边,又认真的默写了起来。

  刘琦拿过张松默写的第一卷简牍,比对自己的第一卷……

  不能说一个字不差、完全一样,但大致的意思却没有差错。

  只是读了一遍,就默写到这个水准,绝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

  少时,刘琦又看了张松默写的第二卷,还是和第一卷一样大致的意思没有错。

  而且他那一手八分书,亦是写的极为漂亮,很有功底笔力!

  直到张松默写了十卷之后,刘琦终于站起身,走到张松面前,当着一众手下的面,朗声道:“张君之奇才,真当世罕见,不想刘季玉竟这般得人!刘琦发自内心的敬佩!张君,不要再默写了,走,咱们后堂相叙,如何?”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