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9章 真的拉了(上)_大国体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帕斯帕约(87):米,100公斤,26岁。

  得分后卫:德拉森·彼得洛维奇(96):米,95公斤,24岁。

  控球后卫:德拉夫科·拉杜罗维奇(88):米,85公斤,25岁

  南斯拉夫的这套内线其实还没有进入巅峰期,但看起来就已经很高了,似乎有点不科学。

  这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值是在FIBA体系之下判定,如果换成NBA体系自然就不同了,但具体多少还得看去哪支球队?担任什么角色?球队战术打法如何?化学反应是否良好?

  系统评定球员的能力值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赛事规则、球队化学反应、球员健康状况、球队战术体系来进行综合评定。

  这支南斯拉夫队一直打得就是FIBA体系,球队的战术打法是从小就开始培养,化学反应自然趋于满值,这会球队的健康也没什么问题,所以系统才会给出这样亮眼的能力值。

  但如果把他们打散,单独放到NBA去,那恐怕连彼得洛维奇都有可能跌到90以下了!

  这两支球队相比之下,中国队显然是强在三个核心。

  南斯拉夫的实力则更为均衡,还有个能力突出的彼得洛维奇可以随时充当核心。

  比赛开始前,刚刚名震欧洲的迪瓦茨看着比自己还高的马冬龙,心中有谨慎,但更多的还是将其踩在脚下当作踏脚石的想法。

  他的狂妄要比郎利更有资本,作为一个年仅二十岁就随队横扫欧洲的年轻中锋,他有狗皮膏药般黏上就揭不下来的贴身防守能力,他有扎实的篮下脚步配合稳定的勾手和擦板球,他有出色的卡位和篮板球保护能力,他还能利用高度串联球队并传出致命球。

  这样一个全能中锋,如果说有什么缺陷的话,那在欧洲还真看不大出来。

  但今天在争球环节,特别是随后的退防上,迪瓦茨的缺陷一下就暴露出来——他的弹跳,还有速度,比起马冬龙至少差了一条街。

  马冬龙倒不敢轻视迪瓦茨,这可是单换科比的男人啊,即便排除玩笑成分,迪瓦茨也是名人堂球员,自然不能小觑。

  约基奇比这位前辈更为全面,但并不是因为天赋更出色,而是时代的进步迫使他必须掌握这些技术,他其实是站在这些前辈的肩膀上开始打球。

  所以见到马冬龙快速落位到弧顶三分线外,迪瓦茨以这个年代的认知来说,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要和吴杰做弧顶挡拆配合,当下马不停蹄的冲往禁区提前占据防守位置。

  这个意识已经很到位了,吴杰也确实和马冬龙做了弧顶挡拆配合,但是两人拆开以后,吴杰突到一半就把球从身后回敲给了马冬龙,这是一次经典的不看人传球。

  马冬龙站在高位便即停住,接到传球后毫不犹豫,立刻起跳出手,投出了一个远超这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