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百一十七、第二条通道_纨绔世子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临时也可以上战场的民兵。

  而秦国出兵五十多万,是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到后期已经打到秦王亲自去征十五岁以上男丁上战场的程度。

  也就说,按这个数据看,秦国人口五百多万。

  而秦国这些人里,正规军也是十几万,剩下的都是民兵,平时只负责运输军队辎重,粮食,迫不得已才会加入战场,所以足见后勤补有多难,有多重要。

  后期白起坑杀几十万赵国降卒时其实正规军基本已经打没了,杀的都是民兵。

  想起这场战战,李星洲忍不住看向北方巍峨太行山脚下,不由嘘嘘,就是在那,百万人级别大战。

  长平就在丹水源头,江州北方,太行山脚下。

  与许多人印象中不同,其实秦国和赵国长平之战起初是旗鼓相当的,因为秦国和赵国都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而赵国老将廉颇非常有张略眼光,他从大局上看出秦军可能会走太行道绕后,所以边战边退,退到丹水以东,将大片丹水附近的平原让给秦军。

  秦军完全被卡死在丹水东西的平原,不得寸进,加上劳师远征,秦军消耗十分大,后勤补给难度是赵国的好几倍,因为赵国首都邯郸离廉颇前线距离十分近。

  这样僵持三个月,后勤补给把两个国家都弄得浇头烂额,但显然秦国更加头大,因为他们深入地方领土作战,补给线太长。

  这时候大名鼎鼎的赵括来了,因为中了秦国反间计,赵国主帅从廉颇换成赵括。

  赵括人生第一站,也是最后一战,年轻气盛的名将之后,一下率大军冲过丹水,要知道廉颇当初退到丹水东安,就是为防止秦军走太行道包抄他们后路。

  这下好了,赵括很配合的一下冲了过去,秦军立即走太行道断绝赵军后路,用更好的兵力包围四十多万赵军,短短两个月,全歼赵军。

  赵国本是春秋第一霸晋分出的,三家分晋也意味着春秋结束。

  要知道春秋晋国绝对是第一霸,若想了解春秋史,又觉得三碎难读,那就了解晋国史就行,因为晋国史就是八成的春秋史,什么事基本都有晋国的影子。

  虽有三家分晋为韩、赵、魏三国,每国都是战国七雄之一,足见有多强。

  所以赵军也是骁勇善战,前期与秦军打得有来有回,秦军也焦头烂额,可赵括一来,四十多万人,两个月全没了......

  不由得想到一句著名的话,就是五万多头猪.......云云。

  接过来说,就是四十多万头猪,秦军抓两个月也抓不完啊,赵军也骁勇善战。

  何况还是冷兵器时代,冷兵器时代限制于通信指挥等等条件,是打不了大规模歼灭战的。

  当初东汉末名将段颎灭东羌、西羌,打了好几年,大大小小一百八十多战,耗资四十四亿钱,才杀敌三万八千多人,俘虏五万余。

  可在赵括指挥下,两个月,四十五万赵国将士,就这么没了!所以说赵括这个人的指挥,简直就是.......

  白起确实厉害,可也要靠同行配合。

  一个纸上谈兵的骂名,其实比起赵括真实犯下的错,其实根本不足为道。

  想到这,李星洲摇摇头,这一战断送当时强大的赵国国运,赵国灭亡也成定数,而且后世还在那一带出土大型私人坑,白骨累累,堆积如山,触目惊心。

  有时间他也想去长平看看,想着想着,李星洲想到当初被廉颇顾忌,白起出兵断后的太行道。

  突然灵光一闪,不对,他记得白起好像出来两路断后的兵.......后一路在哪来这?

  他一下想不起来,可越想越激动,是啊,他出两路兵,最后都是到羊头山断后,黑山匪就是从羊头山一带北下的,太行道他们走不了,因为周边村寨众多......

  那另一条呢?有没有可能是另外一条?白起当初出奇兵的另一路是走哪里的?

  他急忙匆匆下楼,向后院走去.......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