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7章 第97章_她从山上来(探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存放好些吧。”

  宋真清闻言,并不再追问,只有礼谢过,“多谢大师忠告。”

  “阿弥陀佛,如此便好。”德善大师念着佛号渐行渐远。

  夕阳最后一丝余晖落下了帷幕,宋真清望着德善大师的背影心头泛起惊涛,她早便猜那铃铛颇有些来历,但实没想到与谁有什么牵扯,听德善大师的意思,那铃铛恐是个祸害。

  宋真清有心抛了铃铛,可想想那是清清师傅留下的,实在又不忍心。

  再想到天龙寺的德善大师竟也能听到铃铛的声音,还不知会有谁能听到,一时不免又有些惴惴不安。

  她想与人说说这铃铛,可见过铃铛的韦无冕却不在身边。

  就在这份不安中,刚用了晚饭,非但没见韦无冕的身影,反而接到了昭容长公主召见的消息。

  宋真清虽不知长公主为何要见她,但既已接了消息也只得快马加鞭匆忙赶去。

  “是个齐整孩子,”一见面,昭容长公主便道,不知这话是褒还是贬。

  宋真清在心里揣摩着长公主话里的意味,那边搀着长公主坐下的韦无冕嘴角却咧了开来,笑的可不得意。

  昭容长公主哪里瞧不见自家孙子的模样,但韦无冕越发欢喜,她越发觉得眼里长了刺。

  “听闻你姓宋?”

  长公主接过侍女递来的茶水,噙了一口,看似不在意的开了口。

  “回长公主,小女确实姓宋,”宋真清不是真正的小道姑,也不是自小在山间长大的无父无母的孤儿,礼数自然是都懂的。

  长公主见她落落大方,行止走动俱都挑不出毛病,暗暗皱了皱眉头,瞥了韦无冕一眼,见韦无冕一对眼珠子就快黏到人家身上了,心头越发觉得堵的慌,不由又问道:“本宫听冕儿说与宋姑娘是在道观结识的?”

  宋真清福了福身,镇定自若的点头,“长公主说的是,小女自小便被师傅收养,长于山间道观,因而不知亲缘何在。”

  问一答三,宋真清并不隐瞒自己出身,而且她觉得自己的身世无不可对人言的,何必遮遮掩掩。

  至于长公主问这话的目的与居心,她并不愿深究。

  相处数月,韦无冕自然知晓宋真清不过是打着道姑的幌子,自身并非真正的道姑。

  于是在与长公主说起在外遭遇时,只说在岭南一家道观认识了宋真清,并没说宋真清的道姑身份,但长公主何等人,闻音知意,看似轻巧的问询,却藏了百般意味。

  好在宋真清不欲隐瞒,也是个坦荡的。

  昭容长公主见宋真清瞧着清爽,看模样也是个周正机灵的,且望过来的目光不卑不亢,对韦无冕也并无其他旖旎心思,本来颇有几分嫌弃,这时反倒莫名的觉得顺眼起来。

  但是,再瞧一眼自家孙儿,不由暗自摇了摇头,只怕是自家孙儿有意人家反倒无心。

  昭容长公主想起京中繁杂事多,这些年从不见孙子如此开颜欢喜过,便觉胸口热气上涌,酸涩难耐,也罢,无冕喜欢,也不妨暂且让他们做个伴。

  至于将来如何,她自然有的是办法。

  “回吧,”昭容长公主摆摆手,让宋真清下去了。

  韦无冕眼巴巴的看着长公主,殷殷勤勤道:“祖母,天色晚了,您也该歇着了。”

  昭容长公主哪里看不懂自家孙儿的小心思,伸出手指点了点韦无冕的额头,无奈又纵容,“你也去歇着,赶了一日的路累坏了吧。”

  “是,是,祖母,孙儿累了,那,祖母,孙儿先下去了,明日再来与祖母道别。”

  韦无冕眉开眼笑,面上不见一丝疲惫。

  昭容长公主手指一顿,狐疑道:“你不与祖母一道回京?”

  “祖母,孙儿还想在天灵山玩上几日,嘿嘿,祖母先回,孙儿过几日再回。”

  韦无冕不想回京,想着能拖延两日便拖延两日。

  “你呀,”昭容长公主不疑有他,以为韦无冕当真只是贪恋天灵山风光,遂嗔怪的拍了拍韦无冕的手,吩咐道:“那祖母在京里等你,记得早些回京。”

  “哎,祖母,”韦无冕答的爽快,欢喜的嘴巴快咧到了耳根。

  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或者说昭容长公主也没想到,自两年前离开京城那刻起,韦无冕已在悄悄的改变,一如雏鸟,历经风雨总有长成雄鹰的那日。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