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章 殿试_大明:我,调教木匠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所以,送走了狗皇帝朱由校之后,张好古也是没闲着,连夜去找张瑞图,让张瑞图这小子赶紧给自己改成文言文。

  反正,这老东西已经是帮了自己一次了,

  再来帮助自己一次又有何妨?

  本着用不死,就往死里用,充分把张瑞图当成终极工具人的想法,张好古又来骚扰了。

  找别人风险还是很大的,但是,张瑞图么。

  这狗东西一听说是殿试考题,整个人都是傻眼了。

  要知道,殿试的内容,那都是要等到上了保和殿之后,huang'd就算是皇帝都不可能知道考题是什么,都是临时琢磨出来的。

  没准儿皇帝看看奏折,想到什么来什么。

  张好古居然提前知道了?

  这要是真的知道了,那……

  张瑞图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当时一看到魏公公的名帖就以为张好古是魏公公亲支近派,后来又发现,张好古跟朱由校谈笑风生,那就是越发的肯定,张好古来头大不一般。

  现在——

  朱由校居然直接把殿试的考题告诉了张好古。

  现在看来张好古的后台和背景不是一般的强劲。

  拍了张大少爷的马屁之后。

  张瑞图当天晚上就连夜写好了奏对。

  张好古也是费了一番心思,逐字逐句的询问张瑞图每一个典故的意思,每一个字的意思,最后,全部背了下来。

  一边背诵,还一边誊抄。

  值得一说的是,穿越的这段时间,张好古真的是尽力了。

  天天练习自己的毛笔字。

  最主要的还是繁体字。

  严格来说,他这顿时间也是没少麻烦张瑞图,这小子除了是妥妥的阉党之外,书法也是当世之一绝,有了他的指点,自己狗爬一样的毛笔字终于能见人了。

  至少,就目前来说,他的书法,应该是跟天启差不多的。

  繁体字,至少是能写出来了。

  也能被人给认出来。

  字迹好看不好看,这其实也不重要,反正写完了之后都是要誊抄一遍,给阅卷官看看。

  大明朝的时候,殿试还是一种考核。

  不过,到了大清朝的时候,改由读卷大臣密议八条中圈出四道为题。

  策文不限长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间的书写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数限制,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园、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看,书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殿试更多的变成了花架子,看看你的书法和长相。

  在明朝的时候,还是要看一下你的真才实学的

  最主要的,其实还是答题思路。

  过不多时,便有太监取来一份圣旨,展开来念道:“殿试题曰:安国制辽之道,又曰:朕登极不过二年,辽北一地,建奴频仍,愈演愈烈,建奴视国中无人,日夜袭扰辽北,辽北士民深受其害……”

  张瑞图眼皮一跳。

  这个考题居然是真的。

  又看了张好古一眼,张瑞图不禁感叹。

  张好古的靠山可不是一般的硬,那是皇上。

  天启皇帝支持,日后只怕是封相入阁不在话下。

  策论题的题目往往在五百字到一千字之间,不过字数再多,那也是空话套话,最重要还是哪一句安国治辽之道,这才是正主儿,也就是说,这场策论的中心题目就是让考生们写出一篇治辽的策论出来。

  张好古的优势也就是体现出来了。

  知道考题,提前备好答题思路,问题也就不大了。

  说起来,还真是要感谢朱由校这样的昏君,不然的话,殿试这一关,自己要琢磨的就是应该如何跑路了。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