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87章 四国士联手造局,徐凤年评点风流(1)_雪中悍刀行(全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偃兵、呼延大观、陈芝豹这六人,小输一线。但如果是此时与人生死相向,徐凤年会把一个当今声名直降的人放在前三甲之列——顾剑棠。

  徐凤年走出书房,站在台阶上。一名相比凉地健儿身材显得十分矮小干瘦的披甲老人,独自大步走入院中。徐凤年没有刻意摆出扫榻相迎的姿态,等到身上铁甲仍有雨水痕迹的老人走上台阶,徐凤年和他一起走向书房。桌上已经搁有一壶热茶,但没有茶杯,而是两只大碗。正是燕文鸾的独眼老人倒了一碗,一饮而尽。

  然后燕文鸾双拳撑在膝盖上,看着对面的徐凤年,倒像是要兴师问罪的架势。徐凤年静等下文。这位老将,是北凉军中最大的一座山头,前任骑军统领钟洪武倒台后,袁左宗继位时日尚短,始终牢牢握住北凉步军大权的燕文鸾可谓一枝独秀。但是很多边军士卒和北凉百姓都不知道一件秘事:北凉军,更准确说应该是徐家军,从一开始就无形中分为两派。一派以“温和”的谋士李义山为首,西垒壁之战后主张徐骁立即北上返京;另外一派则以更为激进的赵长陵为核心,一鼓作气拿下半壁江山后,竭力主张割据自守以谋划江而治,与离阳赵家南北共享天下,最后再打一场类似西垒壁的大战,以此来决定天下归属。这种潜在分裂,一直蔓延到徐骁之后的封王就藩,其中徐凤年的舅舅吴起就是在那个时候心灰意冷,选择离开军伍,还有之后在北莽敦煌城隐姓埋名的徐璞,两位名将之下还有许多人同样意气用事,从此离开徐骁身边。可以说李义山一系的胜出,只是一种惨胜,在很多至今还留在北凉军中的老人眼中,这意味着李义山一手造就了徐骁“家北凉,赵天下”的格局。不能说错,但十分中庸,更重要的是赵长陵的因病而英年逝世,导致了这一派丧失主心骨,加上赵长陵一手提拔起来的许多人,以燕文鸾这位春秋名将为首的北凉军头一向不愿也不敢掺和徐家“家事”,又决定了很多年后陈芝豹好似负气一般的单骑赴西蜀。

  燕文鸾突然叹了口气,给自己倒了碗茶,想了想,又给徐凤年身前那只碗也倒上。老人端起大碗,轻声感慨道:“这么多年来,我心里头一直有疙瘩,去了清凉山那么多次,都故意没去听潮阁拜见李先生。大将军当年劝过一次,也给我拿了个蹩脚借口搪塞过去,之后大将军也就不提这一茬了。”

  徐凤年没有捣糨糊说些云淡风轻的话语,而是开门见山说道:“我师父生前从没有后悔他当年的决定。他一直坚信,如果争天下的话,徐骁和徐家铁骑没有这个大势,那些想要成为从龙之臣的人,是痴心妄想。非是徐凤年不敬赵先生,也不是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或是得了便宜

  请收藏:https://m.biga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